视频播客,还值不值得抖快B红争一争

zhq 2025-07-13 阅读:10 评论:0
原创 壹叔团队 壹娱观察文/大娱乐家 这个夏天,B站又主动高调了一回。 “视频播客出圈计划”推出,B站承诺千万流量扶持、AI剪辑工具和城市录播棚支持,旨在将原本属于耳朵的“播客”内容,也呈现在屏幕之前。这不是B站第一次试图改写内容生态,...

原创 壹叔团队 壹娱观察

文/大娱乐家

这个夏天,B站又主动高调了一回。

“视频播客出圈计划”推出,B站承诺千万流量扶持、AI剪辑工具和城市录播棚支持,旨在将原本属于耳朵的“播客”内容,也呈现在屏幕之前。这不是B站第一次试图改写内容生态,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更耐人寻味的是,它选择的视频播客这一形式,恰恰正处于一种“想被看见”又“尚未被定义”的模糊边界上。

视频播客当然不是什么新物种。

图源:Pexels

早在YouTube崛起初期,美国播客界就已出现“vodcast”(概念,用影像增强谈话内容的沉浸感和传播力。进入2020年代后,YouTube、Spotify、Apple三大平台都先后布局视频播客业务。

如今美国的播客制作机构反而更像是小型制片公司,带灯光、设布景、有分镜脚本,不再只是“对着麦克风讲讲话”。

而国内播客本身就起步更晚,迟疑了几年后,终于在这个夏天加速。

不仅B站喊出“视频播客”的口号,抖音精选也在悄然成为视频播客的孵化温床,而小红书则很早就开始向播客主播抛出橄榄枝。抖红B的不同动作共同传达出一个讯号——视频播客正在成为新一轮“注意力之争”的新战场。

各平台的视频播客

问题是,这场看似喧哗的入局背后,真的值得争吗?谁会是视频播客的真正受益者?对于平台来说,这是选无可选的新风口,还是营销语境下的又一次概念发明,大概还需要更多时间观察。

01

为什么B站

此刻押注视频播客?

在音频播客商业化本身尚属小众的国内市场,视频播客的出现本质上更像是一种平台主动介入的强行结构升级。

过去几年,中文播客的听众群体虽不断扩张——2024年已达1.3亿人次以上,但真正实现规模化变现的节目依然屈指可数。广告主的投入极不稳定,听众的付费意愿也不高,原因不外乎两个:可视化弱、品牌识别差。

JustPod《2024中文播客新观察》

视频播客,恰好切中了这两个痛点。它不只是“把播客拍成视频”这么简单,而是一次媒介形态的重写。

人在镜头前说话、对谈、举止的方式、情绪的波动、环境的布景……都共同构成一个“可识别的IP”,而不仅仅是一个声音。YouTube数据显示,44%的观众表示视频内容能增强对播主的信任感,这种亲近感,正是播客作为“慢媒介”的核心竞争力,大概也是B站看上的关键。

一方面,B站仍然需要不断探索“视频内容”新的增长点,传统番剧、ACG与鬼畜区的内容增长有一定的天花板,且基数越来越稳定;另一方面,“轻对谈”类内容的兴起,都在引导用户从娱乐消费转向信息摄取型使用场景,因此,B站需要获取更多中低成本、可持续输出的内容去填补这些空白区间。

B站“视频播客出圈计划”

视频播客正是这种“带宽型内容”的理想载体——既不像纪录片那耗资大周期长,也不像短视频那样易被算法淘汰。它在中长视频与知识表达之间形成了过渡地带,为B站所需的“日活/播放时长”指标提供新的出路。

B站“出圈计划”中所提出的各项扶持机制——10亿冷启动流量、AI剪辑助手、城市录播棚、知识类UP主定向扶持——其实就是鼓励更多本身就已经在做访谈类内容的UP主向视频播客转向。

像是王一快、刘煜煊等已经颇有积累的聊天型UP主,最近也在开始尝试转向视频播客领域,并不是因为他们在“播客”这个品类中创造了什么全新内容,而是因为他们原本的表达形式就具备转向视频播客的天然条件。

B站截图

事实上,一些成熟的机构型播客自身也有视觉化的需求。《故事FM》这样原本偏音频表达的团队,其实早就开始尝试以视频化方式重制原有内容,从“小三分离师”的社会题材,到“癌症患者的最后时光”这样纪录片质感的视频,以及最近在日本NHK播出的《寻找我的日本接生婆》。

很多本身长期具有播客经验的主播,也试图将国外流行已久的视频播客形式本地化。

十年前通过IPN播客网络旗下的《时尚怪物》开始进入播客的领域王汉洋,在主持《草履虫》《山有虎》《晚点聊》的情况下,最近又开了一档原生的视频播客《蜉蝣天地》,虽然4月就上线了第一期,但正是对外官宣这档节目的存在,选择的时间点也是和B站计划同一时间。

B站截图

此外,B站也看到了播客成为新品牌入口的可能。传统UP主的变现路径日趋饱和,而视频播客能够以一种“少即是多”的方式,重塑用户对主播个人IP的黏性认知,进而撬动“花火广告平台”“B站课堂”直播带货不同商业通路。

许多节目本身就是以视频对谈、观点输出为核心,其人物关系、节奏密度、表达风格都已高度视觉化。在B站这样的内容结构中,他们只需顺势将这些特征包装进“视频播客”的框架,便能迅速完成风格统一与商业路径的闭环。

就连品牌播客自己都意识到了视觉化的重要性,像是山下有松的品牌播客“山下声”的第二季,请来周轶君作为主持和更多明星嘉宾的同时,也同步上线了视频播客,进一步强化其品牌的视觉呈现。

《山下声》截图

然而,录播客显然不等同于拍播客。视频播客的制作周期远长于音频,剪辑成本更是在数倍以上,与此同时,设备、棚拍、布景、妆发都成了“基本配置”。因此,它更像是一种面向平台扶持与商业合作的“中高成本内容工业品”,而不是人人都能轻装上阵的自由表达形式。

而YouTube能够天然成为视频播客最大的平台自然还是其广阔的变现空间,成熟的播客创作者几乎不需要做什么,只要将视频播客内容放上去,很快就能产生收益。

YouTube截图

从内容契合这个角度看,B站确实具备先发优势。它原本就以“个人内容生产者的舞台”自居,有强烈的IP运营传统与内容深度积累。面向未来,视频播客能否在B站生态中成为一个“新物种”,而不是被迫套入“访谈对话/在线课堂/Vlog”的既有逻辑从而获得商业化可能,B站正在加速给出答案。

02

谁是视频播客的主场

尚难定论

与B站高调入局不同,抖音和小红书对播客以及视频播客的动作更隐秘,也更“本地化”。

抖音主平台依然以短视频流为核心,尽管之前也招募了像“忽左忽右”这类国内的头牌播客入驻,但几年下来粉丝数甚至并未破万,而创作者也从未将完整内容放上过抖音,双方更多还是一种相互引流的状态。

抖音从去年开始力推的以中长视频为主的“抖音精选”,现在则开始发力尝试聚集起一批视频对谈类创作者。他们通过密集输出观点、分发高光片段、利用短视频逻辑包装长内容,逐渐形成适配抖音平台的视频播客形态。和JustPod合作出品的“精选奇遇记”播客,也从一开始就选择了拍摄视频播客的形态,无疑也是一种颇具前瞻性的出品视角。

抖音 X JustPod “精选奇遇记”

更重要的是,背后抖音的商业化模型已相对成熟:品牌植入、电商挂链、知识带货、直播打赏……视频播客可以无缝嵌入这些变现路径中,它不是一个单独的节目类型,而是一种进一步转化流量的内容形态。

尤其是对于相对来说更加精英化的播客受众,如果能够成功吸纳这样一批用户进入到抖音的内容生态,那基本上就真的做到了商业化的无死角覆盖。

相比于B站和抖音,很难说小红书对播客是否具有一个明确的规划,什么都可以做,但似乎也没有坚持。

去年推出的“播客主理人计划”为不少小宇宙创作者提供了品牌和视觉曝光机会,也试图将知识表达以视频形式呈现在平台。

小红书“播客主理人计划”

本质上小红书以图文社区起家,平台节奏慢、互动深,缺乏明确的变现机制与持续内容扶持,因此,视频播客至今仍属于边缘表达,就连小红书自己官方做的几档播客,更新也时断时续,很难说他们自身对播客内容还有太多期待。显然更多时候,小红书上的视频播客只是让“听众知道这是谁”的一种补充视觉路径。

放眼全球,YouTube毫无疑问是视频播客的“原产地”与头部战场。

无论是Joe Rogan、Lex Fridman,还是Vox旗下的《Today Explained》,都在用视频方式运营播客IP。

而另一大目前的视频播客重镇自然是Spotify,其目前也正在尝试音视频双轨推进,但仍以独家版权绑定为主;Apple则尚未找到合适的视频路径;而TikTok其实也正在欧美测试播客相关功能,其策略与“抖音精选”相似,都试图以短带长。

图源:Spotify

至于国内局势,真正的分水岭还未到来。

虽然B站、抖音、小红书已先行出手,但这场竞争远未成型。

视频和社区平台之外,音频平台本身也是不容忽视的一股力量。腾讯音乐刚刚收购喜马拉雅,结合QQ音乐和国内最大播客平台小宇宙的紧密合作关系,完全有能力随时切入视频播客领域。

微信视频号本身也在测试更长形式的谈话类内容,几乎在B站高调宣布视频播客几乎的同一时间,梁文道带着他的单口付费播客节目八分半正式入驻了视频号,很难说这仅仅只是巧合。

视频号截图

甚至知乎、网易云、快手等平台,也都不乏社群沉淀和创作者资源,毕竟快手还一度推出过独立的播客应用“皮艇”,很难说不会对视频播客重现野心。

从这个视角看,视频播客之争其实很难说有什么“先机”可占,而是“谁能先把视频播客这个盘子本身做大”。这场较量比拼的不仅是流量或话题,而是平台能否为创作者提供稳定、可持续的表达场域以及商业化可能性。

视频播客的本质不是对播客的简单“可视化”,而是对媒介表达方式的再定义。当图像成为主语言,创作者不仅要“被听见”,更要“被看见”,但是这种被看见,不该止步于简单的视频形态变化,而应深入到信任、内容与关系的结构重建中。

图源:Pixabay

这场竞争,争的不是谁先喊出口号,而是谁最终定义了视频播客的可能性。

原标题:《视频播客,还值不值得抖快B红争一争》

阅读原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发表评论
热门文章
  • 遇见小面闯关港股:单店日均销售额下滑,屡因食品安全被点名

    遇见小面闯关港股:单店日均销售额下滑,屡因食品安全被点名
    记者|赵阳戈 一家“接地气”的公司将要亮相联交所。近日,广州遇见小面餐饮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遇见小面)披露招股说明书,拟登陆联交所,招银国际为独家保荐人。 来源:联交所遇见小面成立已11年,开店增至380家,2024年卖出了11亿元的营业额。盈利方面,虽说在2022年因疫情录得亏损,但2023年实现扭亏,2024年有逾6000万元的净利润。 据了解,遇见小面还将继续扩张,2025年、2026年及2027年,计划在中国内地、中国香港及海外分別新开设约...
  • 长城基金梁福睿:解码创新药的DeepSeek时刻

    长城基金梁福睿:解码创新药的DeepSeek时刻
      今年以来,医药板块尤其是创新药领域迎来一波强劲复苏,但在近期市场调整中也出现了波动。不过,创新药板块的长期投资价值依然显著。长城医药产业精选基金经理梁福睿认为,类似于DeepSeek,未来市场会更加认知到中国创新药从追赶到超越的实力。   在“515”全国投资者保护宣传日来临之际,基金经理...
  • “免签圈”扩容,旅游平台:今年以来巴西等国入境游订单显著增加

    “免签圈”扩容,旅游平台:今年以来巴西等国入境游订单显著增加
    据新华社报道,外交部发言人林剑5月15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说,为进一步便利中外人员往来,中方决定扩大免签国家范围,自2025年6月1日起至2026年5月31日,对巴西、阿根廷、智利、秘鲁、乌拉圭持普通护照人员试行免签政策。上述5国持普通护照人员来华经商、旅游观光、探亲访友、交流访问、过境不超过30天,可免办签证入境。“免签圈”扩容将进一步促进中国入境旅游的利好发展。当天,携程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该平台上入境游订单量比去年增长接近翻倍。新增的五国入境游潜力巨大,今年以来阿根廷入境游...
  • 外交部:国际社会广泛理解和支持中方不同意台参加世卫大会的决定

    外交部:国际社会广泛理解和支持中方不同意台参加世卫大会的决定
    5月15日,外交部发言人林剑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提问,据了解,第78届世界卫生大会将于5月19日开幕,台湾地区方面迄今没有收到与会邀请。中国政府对此有何评论?林剑表示,在中国台湾地区参与国际组包括世界卫生组织问题上,中方的立场是一贯明确的,即必须按照一个中国原则来处理,这也是联合国大会第2758号决议和世界卫生大会25.1号决议确认的根本原则。中国台湾地区在未经中央政府同意的前提下,没有任何根据理由或权利参加世卫大会。台民进党当局顽固坚持“台独”分裂立场,导致台湾地区参加世...
  •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美国可能进入更频繁、更持久的 “供应冲击” 时期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美国可能进入更频繁、更持久的 “供应冲击” 时期
      美联储主席杰罗姆・鲍威尔周四表示,美国可能进入供应冲击更频繁、通胀更不稳定的时期,这需要央行采取更透明的沟通方式。   鲍威尔在启动对央行货币政策框架五年一次的评估时发表了上述言论。   “关键问题在于如何让公众更广泛地理解经济普遍面临的不确定性,” 鲍威尔在华盛顿的演讲中表示,并预测 “...
标签列表